当天叫好,次日翻车,奥迪小满广告何以人人嘲讽?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拆台 Author 拆台
简单复盘下奥迪小满广告抄袭事件。
5月21日上午,奥迪与刘德华合作的《今日小满,人生小满就好》刷爆各大平台,被诸多网友盛赞为神作。
据说各平台浏览量叠加观看上亿。
当天下午,#北大满哥#在刘德华账号下留言,“不好意思,几乎整篇都是截取自我去年小满的视频文案,里面的诗词是我自己做的原创命名诗,麻烦问下,引用的时候能不能通知一下原作者”。
但当时并未得到关注。
5月21日晚,北大满哥录制短片《“被抄袭了过亿播放的文案是什么体验?》,将两条视频一一对比,直指奥迪与刘德华合作的小满文案抄袭的是他去年的旧作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这条视频还特意艾特了刘德华和奥迪官方账号。
不算最开始的正向热搜,这个视频应该是这起舆论的第一个爆点。
为什么这个视频最后能够爆火?
第一,北大满哥的账号在某短视频平台属于头部账号,拥有掀起舆论的能力。
第二,录视短片的标题起得也不错——“被抄袭了过亿播放的文案是什么体验?”,刷到就忍不住想看下去,能够看完就会帮助传播。
第三,很好的借助了名人效应。
奥迪/刘德华+抄袭,随便哪个组合起来就足够吸引关注,而这个视频则直接要素拉满。
我们都知道,要想拿捏舆论,先要有关注,然后有认同。
北大满哥显然抓好了这两点。
5月22日上午,在得知北大满哥维权后,奥迪先是删除了宣传视频,而后又道歉。
这实际上增加了两个链接点,而且还没能让问题得到解决。
我们又都知道,每一次回应,都给原来的关注提供了新的链接点,理论上都是加大了关注。如果这些新的链接点放大关注之后,不能达到一锤定音、釜底抽薪的效果,那么,舆论当事人的反应就一个结果——进一步扩大对舆论的关注。
很显然的是,由于奥迪的道歉没有平息舆论,整件事情朝着新的链接点继续嫁接。
随后,律师解读、涉事公司负责人和当事人的过往表态以及涉事公司的黑历史,都在为整起事件“添油加醋”。
所以,即便奥迪迅速站出回应,整起事件也在继续发酵。
发酵到后来,先是人民网,后是人民日报,纷纷刊发评论,径直将整起事件推上高潮。
当然啦,在事件发酵的过程中,还是有些小小的插曲,比如,不知道是谁爆出,北大满哥也不是原创,真正的原创另有其人。
有关这点,我也发表过相关评论,指出如果没有确切的实锤,就是在试图混淆是非。
有网友言简意赅的总结道:
当金主A被当事人B控诉,如果想要保护金主A,最好的方法就是造当事人B的C事件,并将其“发扬光大”,以C事件的热点覆盖金主A事件热度。
如果顺利,最终的结局会成为A金主才是受害者,而A金主的负面口碑也将消失。
但很可惜的是,由于另一当事人迅速回应,这波手段没有上成功。
等来等去,等到最后的是广告代理商的道歉。
在我看来,整件事情最有趣的就是C事件的不断发酵,虽然没有直接证据,但应该有人在故意引导。
为什么这么说?
因为,北大满哥本身是个网红,只要利用好名人效应,拉一波关注是相当容易的。
但指摘北大满哥涉嫌抄袭,似乎没有什么大流量。
也就是说,如果没有外部势力强行干预,这个操作理应是自然发酵的。
可是,当大众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奥迪文案抄袭上,谁会闲的没事去扒原作者的“黑料”呢?
唯一能够解释的就是有人在背后指挥。
只是很可惜的是,由于奥迪的名气太盛,原样搬运板上钉钉,即便中间出了点小波澜,也没能干扰整件事情的最终走向。
综上所述,我的建议是,该道歉的还是要道歉,别耍小心思。
如果能成还好,可要是不能成,大概率会把本有可能修复好的名声搭进去。
最终的结果一定是得不偿失。
五月二十二日。